

「回顧」
被遺忘的香港歷史建築
向前?向錢?
“尋找,
香港被丟失的地理記憶”

皇后碼頭
位於中環的皇后碼頭始用於1925年,因香港特區政府的中環填海計劃的需要,而在2008年被拆卸;82年的歷史中,皇后碼頭經歷過本港大大小小的風雨,更曾經歷二次世界大戰的日治時期。當年的皇后碼頭是一座供予小型船隻泊岸上落乘客的公眾碼頭,碼頭位處於於香港島中環愛丁堡廣場,毗鄰香港大會堂,面對維多利亞港。

同德大押
要數灣仔區的歷史建築,絕不可少了位於軒尼詩道與馬師道交界的同德大押。同德大押是全港碩果僅存的街角式單棟大押,其前身是營運當押業務,於30年代已開始營運,據《家屋所有權登□申請書》記錄,物業最早擁有者為潘康氏和潘□氏,其後於1938年由「典當大王」之稱李右泉租下,而李右泉除了曾任保良局主席,也是當年的「典當大王」;雖然,當年的經濟不好,但李右泉仍買下香港大部份的當舖繼續經營,挽救了香港的典當業,而同德大押亦見證了香港由30年代至今的城市押業發展和變化。

油麻地果欄
油麻地果栏,以前是九龙水果批发市场,位于香港九龙油麻地,北临窝打老道,南抵石龙街,西为渡船街,东为新填地街。果栏建于1913年,以多幢一、二层高的石建筑组成,至今尚可见到不少具战前特色的装潢。“果栏”是珠三角一带对水果批发市场的俗称。
不同于其他水果市场,油麻地水果批发市场完全没有一丝新鲜甘甜的气息。众所周知,这里是香港黑社会三合会相互争夺的领土,见证了无数次帮派斗争。每天早上4点左右,就会有一大批身材魁梧、身上刺有纹身、表情严肃的大汉推着一堆水果匆匆行走在走廊上。

囍帖街
利東街是灣仔區內的一條街道,自50年代開始,這裡的店舖主要是印刷品製作及門市,加上唐樓的特式建築設計,發展出一種廠店合一的營運模式,即門市與廠房同處,成為一站式服務。到了70至80年代,利東街的店舖大斬以印刷喜帖、利是封及揮春為主,而且逐漸廣為人知,幾乎每位準備結婚的新人都有來這處選購喜帖,所以利東街又名「囍帖街」。
到了2004年初,政府計劃重新開發此區,當時引起了不少居民反對,他們要求保留這段歷史意義濃厚的囍帖街,結果政府沒有推翻決定,2010年利東街更被永久封閉。現時上址已由發展商與市建局合作重建,並把利東街命名為「囍歡里」,會以婚禮、珠寶首飾的高檔零售為主題的商場。